“谢谢陈法官,这堵了四年多的心路总算畅通啦!”近日,杭州要债公司以司法温情破解邻里坚冰,成功调解了一起相邻通行纠纷。
邻里通行纠纷起
原告卓甲与被告卓乙是同村邻居,原告的房屋位于里侧,被告的房屋位于外侧,被告房屋门前是村中的道路,也是唯一能通往原告房屋的必经之路。2020年11月,被告的父亲未经许可,擅自于通往原告房屋的唯一出行道路上筑起一半水泥墙。此后,被告又在房屋门前通道处陆续堆放盆景、砖头等杂物,甚至每日停放摩托车、电动车,严重阻碍了原告的正常出行。
2022年,原告先后向社区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反映情况并提起信访,居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分别出具了《调解意见书》《答复意见书》《限期拆除通知书》,要求被告拆除违规建筑并清理通道上的杂物,但被告依然无动于衷,原本不宽的道路被挤占了一半,给原告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不便。
四年间,这条回家路逐渐沦为“堵心路”。2025年1月,原告卓甲将被告卓乙诉至吴川法院,要求被告不得在通行道路上停放摩托车、电动车及堆放其他杂物,确保道路畅通无阻。
法庭激辩邻里争
陈春佩法官接手该案后,安排双方当事人到法院出庭审理。庭审过程中,双方当事人就被告是否在原告出行必经之路堆放障碍物,阻碍原告通行这一争议点,展开了激烈的辩论。
“在道路的转角处很容易碰到被告放置的杂物,一不小心就容易摔跤。”
“我已经搬走了大部分杂物,现在只留了一个水桶用来洗手,我可以拿走,不会阻碍通行。”
“被告每天都将摩托车放在同一个位置,本来道路就不宽,导致我出入很不方便。”
“我在自家门前停放摩托车很正常,我吃完午饭就开走了,不会影响原告出行。”
双方当事人各执一词,互不相让。随着辩论升温,法官察觉到双方积怨已深,直接作出判决恐怕难以修复邻里之间的裂痕,他尝试通过法庭调解的方式化解双方矛盾,但原告坚持“要个说法”,首次调解按下了暂停键。
法官巧解邻里怨
为进一步解决案件症结,几天后,陈春佩法官联系了居委会和街道办干部,一起前往双方当事人的房屋进行现场勘察。经现场查看发现,出行通道上的杂物基本搬清。然而,原告依然心存顾虑,称被告在门前停放摩托车,会影响原告的紧急出行和日常便利。
为调和双方当事人的矛盾,法官耐心进行了一番劝说:“俗话说得好,远亲不如近邻,邻居之间本应和和气气相处。现在被告已经付出了行动,这是一个积极的改变。对于原告提出的摩托车停放问题,我们可以回到法院,探讨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,希望你们能互相包容理解,共同维护和谐的邻里关系。”
听完这番话,双方当事人终于松口同意调解。来到法院后,原以为双方当事人能静下心来和平“谈判”,不料你一言我一语,又引发了争吵。法官立即采取“背对背”的调解策略,分别作通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。
“被告已展现出调解的诚意,你们作为邻居,平日里家有喜事应相互帮衬,遇到矛盾更应积极寻求化解之道,和睦相处才是维系邻里关系的长宜之计。”
“停放摩托车确实影响到了原告的出行,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原告的相邻权,可以在原告非出行高峰时段停放车辆或寻找其他合适的停放位置。”
最终,法官通过情理和法理相结合的方式,促使双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,被告承诺规范停放车辆,与原告握手言和,这对曾经的邻里冤家又重归于好。
来源:吴川政法、吴川市人民法院等
公司:辉煌杭州讨债公司
手机:13685747439
联系人:马经理
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文一西路1888号